(相关资料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成都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我感觉非常振奋。” 这是市人大代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走出会场后的第一感觉。“科技创新、建圈强链、区域协同”报告中这三个关键词,刘毅深记于心。“这些方面跟我从事的工作是高度相关的,作为能源相关行业的高校院所,很希望从这三个方面能为成都市作出贡献。”
作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高校院所的代表,刘毅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作为四川引进的第一个校地合作科研机构,我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可以说是见证了成都近7年来的变化。”刘毅说,这些年,众多科研院所落地兴隆湖畔,明显感觉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增强,势头强劲。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创新成果研发来为成都能源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的建议也聚焦这一方面。”对于科研基础设施,刘毅建议加快技术商业化平台的建设,为技术成果提供公共创新服务,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关键稀缺的创新平台资源。“这个平台需要包括软硬两个平台,硬平台就是各类研究试验装备,需覆盖研究研制、小试和中试三个阶段。软平台就是技术商业化服务能力,包含技术、市场和商业三个领域。”
除此之外,在成果创造方面,刘毅认为重点是要在机制上保证可以事先清晰界定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分配关系,并事先约定成果转移转化路径。“建议给予科研人员和技术商业化专业人员合理的分配比例,避免出现流程环节不清,决策权限不明等问题。”
“我们将会本着一开始落地成都时的初心,将更多的创新资源汇聚到成都,将更多的清华科技成果落地成都,借助成都的优势,结合四川的实际,面向全国全世界把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好。”刘毅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摄影 黄雪松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冯嘉良